段永平:为什么要折现的道理你可能还不明白。折现的意思就是用现在的价钱去买将来的收入,所以把将来所有 收入折现到今天,再和现价比,然后你就知道现在买便宜还是不便宜。 这是价值投资是买公司利润的思维。 用一笔钱买入一笔利润,如果利润远大于这笔钱,那就是便宜的,否则就是不便宜的。 段永平: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在出租的房子或商铺也许能对理解有点帮助? 也即是投入多少钱把这个企业买下来——相当于是房子或者商铺,然后企业的利润——相当于是房子或者商铺的租金。 这是一种非常保守的估值法,很少考虑净资产增值的情...
段永平:为什么要折现的道理你可能还不明白。折现的意思就是用现在的价钱去买将来的收入,所以把将来所有 收入折现到今天,再和现价比,然后你就知道现在买便宜还是不便宜。
这是价值投资是买公司利润的思维。
用一笔钱买入一笔利润,如果利润远大于这笔钱,那就是便宜的,否则就是不便宜的。
段永平: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在出租的房子或商铺也许能对理解有点帮助?
也即是投入多少钱把这个企业买下来——相当于是房子或者商铺,然后企业的利润——相当于是房子或者商铺的租金。
这是一种非常保守的估值法,很少考虑净资产增值的情况,从足够长期来说,当时的净资产是要归零的,而只考虑积累的利润。
段永平:假如这是个算术题:也就是每年都一定赚一个亿(净现金流),再20 亿。为假设银行利息永远不变,比如说是 5%,那 我认为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趣的是,表面看上去和有多少净资产没关系。
在这个估值思维中,就完全不考虑净资产在公司市值上的体现。
然后这笔钱的另一个去处是存在银行,然后比较这个租金和利息的大小。如果不如利息划算,或者和利息相差不大,那么就不是一个合算的投资。
对此,
段永平:比如当万科涨到3500-3600多亿时,我曾强烈建议我一个朋友应该卖掉,因为我觉得万科要持续赚300多亿是件很困难的事,你花3000多亿去赚不到100亿的年利润实在不是个好主意。如果你真的喜欢万科,可以等一等,将来可能会有机会用同样的钱买回更多的股份回来。说实话,我挺喜欢万科的,我想有一天我可能会再投万科的。下次投的时候争取多买些,拿得时间长一点。
这也就等于花3000多万买了一套大别墅,然后拿来出租,结果只有100万的年收益——需要30多年才能回本,而市场中有很多的这样的大别墅,所以,这套大别墅就太贵了。
作个对比,假如同样的钱,投资茅台,只要20年就能回来,那么,茅台就是更划算的投资目标。
在估值的时候,有两种比较法,
1、一种是看一个企业在未来某个时间之后,最低能赚多少利润,在这个利润上,一般pe能到20以上。
段永平:苹果现在手里有600亿现金,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经过60亿了。如果苹果达到500亿以上的年利润,5000亿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。一万亿只是一个说法,要看苹果后续的发展情况。
也即在某个时间点之后,最低是500亿的年利润,这里按pe10来算得出5000亿市值,而当时苹果只有3000亿市值,所以,买入这样的目标也是划算的。
而实际上,苹果的pe会到30以上、利润达到了近1000亿。于是就得到了10倍的收益空间了。在这样的收益空间下,就符合了价值投资投资在大空间、长时间机会上的原则了。
2、一种是看一个企业,最高能赚多少利润。在这个值上,一般pe只能按10来算。
在万科的例子中,就是按最高能赚多少利润来算,那么以3500亿的价格买入,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收益空间了。
小结,
其实就是估一家企业在未来某个时点之后的最坏情况和最好情况,
1、如果当前价比最坏情况还要低的多,那就买入。(pe也可以按10来算)
2、如果当前价与最好情况相差不远,那就不要买入。(最好情况下,pe按10来算)
这就是买入远期,也即是毛估估。
同样是万科,
段永平:我买万科时万科的市值大约在 150 亿左右,具体时间不记得了,当时就觉得万科一年赚个几十个亿早晚能做到,不到 200 亿确实便宜。同时觉得我看到的万科的帐 肯定不会是假账,因为王石不是作假帐的人。当时买的理由都在这儿了 。(注:当时万科 5-8亿利润)
这就是比较万科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之后最坏的情况——如果算50亿,按十倍pe,那么就值500亿了,这里就存在了远期3倍多的收益空间,所以,可以买入。剩下的就是等着价格释放到那个价值就行了。(这不是比快思维,而是台阶思维,只看目标公司远期构成不构成一个上升台阶。)
似乎上,段永平买的公司的利润,在未来都有5-6倍以上的空间的增幅。
当然在长期持股前,还要排除企业的致命情况——一个企业的高负债,是有可能让一个企业破产的——因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五到八年内一定是会到来的。
段永平:我想起来2012年时有个做房地产的朋友来聊天,我说你们债务太高了,他说可是大家都这样啊,我们的债务是相对低的。我说,从三楼跳下来和从三十楼跳下来的区别真的很大吗?
关于跳下来,
芒格:如果你从 42 楼的 窗户跳出去,在你经过 20 楼的时候,你仍然做得很好——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严重的问题。
所以,当万科变成高负债了之后,段永平也就很少关注了。